一、常见成语
大慈大悲 佛教用语,指以慈爱心给予众生安乐,以怜悯心解除痛苦,现多形容人心肠慈善。
慈悲为怀
原佛教语,指以恻隐怜悯之心为根本,常用于劝诫人要有同情心,如《南齐书·高逸传论》中提到“今则慈悲为本”。
大发慈悲
比喻突然产生善念,乐于行善,有时也用于讽刺虚伪的慈善。
二、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悲天悯人、与人为善、宽大为怀。 反义词
三、成语出处与用法
大慈大悲:出自《妙法莲花经》,现多用于书面语,如“佛以大慈大悲救度众生”。
慈悲为怀:《南齐书》原典,现多作谓语或宾语,如“出家人当以慈悲为怀”。
大发慈悲: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中有记载,现多用于口语化表达,如“请祖爷爷大发慈悲”。
四、文化内涵
这些成语体现了佛教文化中“慈悲”的核心理念,即通过善念与行动化解痛苦、传递温暖。在现代社会,它们仍被广泛用于形容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