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穿针的歇后语源自《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记载的典故,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典故来源
基本情节 张飞因性格粗鲁莽撞,常被师父王养年以穿针引线为喻教导其耐心与细致。王养年让张飞每天穿绣花针,因其体型庞大、眼睛粗大,穿针时只能“大眼瞪小眼”,故得出“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的歇后语。
深层寓意
该典故不仅描述张飞的外貌特征,更象征其性格中从粗鲁到细腻的转变。通过穿针这一日常行为,张飞逐渐学会在粗犷中把握细节,体现了“粗中有细”的智慧。
二、相关故事补充
妻子教针法: 有记载张飞妻子曾用“三眼通”法教其穿针(分三步渐进),强调耐心与策略,进一步阐释了“粗中有细”的培养过程。 战略体现
三、文化意义
该歇后语通过生动的形象,传递了传统教育理念:即便性格粗犷,亦可通过后天培养提升精细能力。同时,它也展现了三国时期文武并重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