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是两个常被连用的成语,均用于描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功利性。具体含义如下:
一、核心含义
人情冷暖 指人们对他人态度因地位、权势变化而产生的冷淡或亲热现象。通常表现为:
- 得势时:
众人巴结奉承,趋炎附势;
- 失势时:被冷落甚至遭冷嘲热讽。 例如:老王失业后遭小姨子冷嘲热讽,正是“人情冷暖”的典型体现。
世态炎凉 强调社会整体对权势、财富的追逐导致人际关系变化。其内涵包含:
- 趋炎附势:
对权贵、富者阿谀奉承,对弱势者漠视;
- 世态变迁:通过对比“昔趋魏公子,今世霍将军”等历史现象,凸显人际关系的功利性。 例如:历史上亲近权贵者得势时众星捧月,失势后却无人问津,正是“世态炎凉”的写照。
二、出处与背景
文学渊源:
两成语均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指南录·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意为世态变化剧烈,交情因贵贱而分)。- 历史典故:
白居易《迁叟》诗云:“冷暖风俗人情熟,交友非闲谈。”(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三、社会影响与反思
社会现象的写照 该成语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功利性倾向,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俗语亦源于此。2. 处世态度的启示
看透人情冷暖需保持独立人格,如王楙《野客丛书·炎驼背促凉世态》所言:“炎凉世态,自古而然。”(承认其普遍性但倡导超越)。
四、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世态炎凉、人情淡漠、势利眼。- 反义词
综上,这两个成语共同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既包含对人性弱点的批判,也隐含对坚守本心的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