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抒情诗,其背景故事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创作背景
时间与地点 一般认为该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离京后漫游梁宋期间,与友人岑勋、元丹丘在颍阳山居(今河南)相会时所作。此时李白因权贵谗言被排挤出京,已历8年放逐生活,思想极度烦闷。
创作动因
李白政治失意后,借酒抒发郁积已久的愤懑与不平。诗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等句,既表达对权贵腐败的蔑视,也暗含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
二、历史背景
时代特征
天宝年间,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爆发前社会矛盾激化。李白通过诗歌反映了统治阶层的腐败与荒淫,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隐含对圣贤无人问津的悲叹。
相关人物
- 唐玄宗: 曾召李白入京为供奉翰林,后因权贵谗言赐金放还,与李白有君臣、恩爱夫妻及主仆等多重关系。 - 杨贵妃
- 高力士: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权臣,与李白因政治立场对立,间接导致李白被放逐。
三、文学地位
《将进酒》是李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新境界。其豪放风格与深沉思想,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
诗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句,成为激励后世的名言。
综上,《将进酒》的背景故事是李白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交织的产物,既展现了其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中期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