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在说明方法上运用了多种技巧,以突出其自然美与艺术性。以下是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一、主要说明方法
作比较 - 园林布局:
将苏州园林与宫殿、住宅对比,突出其不追求对称、注重自然布局的特点。例如:“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植物配置:与北方园林(如北京)对比,强调苏州园林以松柏、藤萝等植物营造画意景观。例如:“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色彩运用:与北京园林的彩绘形成对比,突出苏州园林的素雅与自然美。例如:“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分类别
- 将池沼分为“宽畅”和“成河道”两类,体现不同空间布局的协调性。例如:“池沼分两种: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
- 按景观元素(如建筑、植物、水系)分类,使说明更具条理性。例如:“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举例子
- 通过游览者的感受(如“如入图画”)说明园林的图画美。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
- 以具体景物(如古藤、荷花)为例,展现园林的动态美感。例如:“几个圆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摹状貌
- 通过细腻描写(如“藤萝盘曲如龙”)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景观特征。例如:“溪山间两盘棋”通过布局展现山水意境。 二、说明方法的作用
突出特征
- 通过对比(如与宫殿、北京园林对比)强化苏州园林的独特性。 - 以具体例子(如古藤、荷花)说明抽象的美学追求。2. 增强可读性
- 分类别和摹状貌使说明更系统、形象,激发读者兴趣。 - 举例子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便于理解。3. 体现设计理念
- 对称与自然的对比反映中国传统园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色彩与植物的搭配体现“素雅自然”的审美追求。 三、典型句子分析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通过比喻和对比,突出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随意性与画意。-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简洁对比,强调苏州园林的自然朴素风格。- “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分类别说明园林各要素的协同关系,体现整体设计原则。通过这些说明方法,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美学价值及文化内涵得以清晰呈现,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