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在高处不要得意忘形”的古文表达,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直接劝诫类诗句
1. 《诫子书》(诸葛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为核心,劝诫后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需保持谦逊与自律。
2. 《将进酒》(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借酒消愁,但“莫使金樽空对月”隐含对功名利禄的豁达态度,提醒人需理性看待得失。
二、哲理启示类格言
1. 《登鹳雀楼》(王之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登高望远比喻追求更高目标,暗含身处高位更需保持进取心而非自满。
2. 《诫子书》(诸葛亮):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以时光流逝警示后人,无论成就多高都需持续努力,否则可能被时代淘汰。
三、补充说明
孙处玄《咏黄莺儿》中“欲啭声犹涩,将飞羽未调”虽表达未达理想的遗憾,但未直接涉及“高处”的警示意义。
《论语》中“居高而危,存亡之道”也蕴含相似哲理,但非独立诗句。
建议以《诫子书》作为最贴切的参考,其系统性论述与“人在高处”的情境契合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