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这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非常生动且富有感染力,通过一系列细腻而形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紧张、悲壮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以下是对课文环境描写的赏析:
雨势的描写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雨突然下大了,像泼,像倒。”
这些句子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雨势的猛烈,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山洪的描写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这里将山洪比作受惊的野马,生动地表现了其凶猛和不可阻挡的气势,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气氛。
洪水的描写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洪水在路面上跳舞。”
通过拟人的手法,将洪水描绘得如同有生命一般,形象地展现了洪水肆虐的场景,令人感到恐惧和绝望。
环境的整体氛围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这些描写不仅描绘了洪水的凶猛,还通过“狞笑声”和“白茫茫的世界”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恐怖和绝望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灾难的逼近和生命的脆弱。
人与环境的互动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这些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和洪水的反应,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慌乱和无助,增强了故事的现实感和紧迫感。
通过这些环境描写,课文不仅营造了一种紧张、悲壮的氛围,还突出了老支书在洪水中的领导力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些描写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建议:在学习《桥》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们通过画图、角色扮演等方式,更直观地感受环境描写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