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之慎思之明辨之人”并不是《中庸》或《礼记》中的标准表述,但可以推测你可能在询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
博学之:
要广泛地学习,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审问之:
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彻底搞懂每一个问题。
慎思之:
学会周全地思考,反复琢磨,不轻易下结论。
明辨之:
形成清晰的判断力,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
笃行之:
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切切实实地去做,不敷衍了事。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态度,从博学开始,通过审问、慎思、明辨,最终落实到笃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原文节选如下: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译文如下:
```
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能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能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能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能终止。
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即使原本愚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原本柔弱也会变得坚强。
```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