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励志文案 > 谏议大夫的由来?

谏议大夫的由来?

时间:2025-03-23 09:37:26

谏议大夫是一个 古代官职,其由来可以追溯到秦代。

秦代设立

秦代已经设立了谏议大夫这一官职,专掌议论,是郎中令的属官,有数十人之多。

汉代改称

汉初不置谏议大夫,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初置,属光禄勋(郎中令改名)。东汉时期,谏议大夫改称为谏议大夫,仍属光禄勋,秩六百石。

魏晋南北朝

三国魏沿置谏议大夫,晋朝罢。

魏晋时期,谏议大夫有时也称散骑常侍。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仍置谏议大夫,有左、右谏议大夫,各四人,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

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宋元明清

宋初沿其制,后置谏院,以左右谏议大夫为之长。

辽金沿置。

明初置,不久废。

清代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长官,谏议大夫这一官职名存实亡。

综上所述,谏议大夫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秦代,最初设立时专掌议论,属郎中令。汉武帝时期改称为谏议大夫,并属光禄勋。此后,谏议大夫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有左右之分,并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宋、辽、金、明、清等朝代均有沿置,但名称和职责有所变化,至清代最终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