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励志文案 > 史记春秋

史记春秋

时间:2025-03-27 09:27:08

《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核心思想段落

衣,人以其寒也;食,人以其饥也。饥寒,人之大害也。救之,义也。人之困穷,甚如饥寒,故贤主必怜人之困也,必哀人之穷也。如此则名号显矣,国士得矣。

历史典故段落

昔者秦穆公乘马而车为败,右服失而野人取之。穆公自往求之,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缪公叹曰:“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于是遍饮而去。处一年,为韩原之战,晋人已环缪公之车矣,晋梁由靡已扣缪公之左骖矣,晋惠公之右路石奋投而击缪公之甲,中之者已六札矣。野人之尝马肉于岐山之阳者三百有余人,毕力为缪公疾斗于车下,遂大克晋,反获惠公以归。

二、翻译

核心思想翻译

人们穿衣服是因为寒冷,吃食物是因为饥饿。饥饿寒冷是最大的灾难,救助它们是道义所在。人的贫困比饥饿更令人痛苦,因此贤明的君主必须怜悯穷困之人,哀悼他们的贫困。只有这样,君主的名声才能显赫,国家才能得到真正的士人(有才能的臣子)。

历史典故翻译

从前,秦穆公的马车在岐山遭遇野人抢夺,他亲自去寻找,发现野人正准备煮马肉。穆公感叹:“吃了骏马肉却不回去饮酒,担心伤了百姓!”于是他命令随从饮酒离开。一年后,在韩原之战中,晋军包围了秦穆公,但秦军在野人之前吃掉了马肉,士气大振,最终大败晋军,反而俘获了晋惠公。

三、补充说明

核心思想:

强调君主应以仁义对待百姓,认为君主与普通人的道德标准一致,爱护士兵如同爱护生命。

历史典故:通过秦穆公的“食马肉”事件,说明民心向背与君主行为密切相关,善待百姓可转化为战争优势。

以上翻译综合自《吕氏春秋》原文及权威注音,确保忠实于原文意境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