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和语境不同。
使动用法
定义: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即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子: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中,“尊”是形容词,作使动,表示“使……尊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中,“固”是形容词,作使动,表示“使……稳固”。
意动用法
定义: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仅限于形容词和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它们本不带宾语,带了宾语,并具有“认为”“以为”意义,即是意动用法。
例子:
“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奇”和“壮”是形容词,作意动,表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中,“小”是形容词,作意动,表示“认为……小”。
总结
使动用法强调的是客观上的行为,即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状态。
意动用法强调的是主观上的意念,即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形容词在古汉语中的不同用法及其所表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