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关于东乡族的历史来源,存在多种说法,但缺乏直接的、完整的文献记录,主要基于传说和零星史料。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历史起源说法:
蒙古人说
东乡族被认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驻河州一带的蒙古军的后裔。蒙古军队在征服撒尔塔各地的过程中,组织了大量的回回军和大批回回工匠为其服劳役。这些撒尔塔人中有军械匠、水军、炮手、商人、贵族、传教士等,他们随蒙古军队回返时来到今东乡地区定居,并融合了当地的汉、蒙古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东乡族。
撒尔塔人说
东乡族的祖先是中亚西亚的撒尔塔人,他们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蒙古军队来到东乡地区并定居下来,与当地的汉、蒙古等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东乡族。撒尔塔原始意思为“商贾”,指定居于中亚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各种人,主要有突厥人、波斯人,统称为色目人。
多民族融合说
东乡族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回、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14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分融合而成,构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
回回色目人说
这种说法主要来自于东乡族的传说。据说,东乡族的祖先是中亚西亚的撒尔塔人,他们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蒙古军队回返时来到今东乡地区定居下来,并融合了当地的汉、蒙古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东乡族。东乡族自称“撒尔塔”。
西域传教者说
有一种传说称,早在六七百年前,有40个传教者到河州传教,其中13人定居于东乡,其首领哈木则就是在该地定居的。东乡的那勒晃、洒勒、石拉提等地,都是他们的后裔定居的地方。
尽管存在多种说法,但东乡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多个民族和文化的融合。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蒙古帝国的扩张和西征,以及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对东乡族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