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励志文案 > 廉政古训?

廉政古训?

时间:2025-03-30 12:00:32

关于廉政古训,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廉政理念

以身作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淮南子·诠言》)

"为政者,正也"(《论语》)

清廉为政

"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火,不遏则滔天"(《战国·韩非》)

"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治安策》)

二、行为准则

律己与用贤

"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左传》)

"用人者,无亲疏、新故之殊,唯贤、不肖为察"(《资治通鉴》)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李邦献)

节俭与自省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已为而悔,莫若早戒;患至而忧,不如预谋"(宋·欧阳修)

"纳谏求贤,有容乃大;激浊扬清,无欲则刚"(宋·包拯)

三、历史典故

包拯案例

以"包青天"著称,坚持"明察秋毫,公正廉明","铁面无私"成为廉政象征。

曾国藩训诫

"人为财死,不贪少祸"(《曾国藩家书》),强调贪欲危害。

四、哲学思想

王阳明"致良知"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传习录》)

"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大学》)。

这些古训通过哲学思考、行为规范和历史案例,共同构建了廉政文化的核心体系,至今仍对廉政建设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