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的牌匾主要有三块,分别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一、宋真宗御赐“岳麓书院”匾额
历史背景: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因赞许山长周式办学有方,亲书“岳麓书院”四字,作为书院门额。此匾为后世仿制石刻,现存于书院内。
文化意义:该匾是岳麓书院成为四大书院之一的标志性符号,象征着皇家对教育的重视。
二、清代“学达性天”匾额
历史背景: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为推崇理学,御书“学达性天”四字,赠予岳麓书院及白鹿洞书院。
学术内涵:此匾体现了理学思想,强调通过学习回归天性、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彰显了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
三、明代“名山坛席”匾额
历史背景:明代嘉靖元年(1527年)扩建文庙时设立,原为礼殿门额,后毁于战火。现存匾额为1984年仿制,集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法于一体。
文化内涵:该匾以《尚书·舜典》为据,表达岳麓山作为文化圣地的地位,与理学思想相呼应。
补充说明
建筑与对联:书院大门两侧悬挂明代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宋真宗御笔)和“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近代校友赠联),共同构成书院的文化景观。
历史沿革:岳麓书院历经多次修缮与重建,其牌匾也多次更换,但核心文化价值始终延续。
以上牌匾不仅是建筑装饰,更是中国教育史和书法艺术的瑰宝,吸引着历代学者与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