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卿是《儒林外史》中以品德高尚、重情重义著称的人物,其经典语录体现了其坚守本心、拒腐拒变的形象。以下是整理后的主要语录及出处:
关于拒受官银
- "这是朝廷颁与老爷们的俸银,小的乃是贱人,怎敢用朝廷的银子?小的若领了这项银子去养家口,一定折死小的"(第三回,鲍文卿为救向知县拒收五百两银子)。
关于坚守礼节
- "小的断然不敢坐!向知县道:‘你是上司衙门里的人,况且与我有恩,怎么拘这个礼?’鲍文卿道:‘虽是老爷要格外抬举小的,但这个关系朝廷体统,小的断然不敢’"(第二回,鲍文卿初见向知县时的礼节冲突)。
关于道德坚守
- "我若是欢喜银子,当年在安东县曾赏过我五百两银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第三回,鲍文卿拒绝安庆府书办贿赂)。
关于友情与道义
- "大老爷天恩,留小的一条狗命。若准了这一边的情,就要叫那边受屈,岂不丧了阴德"(第三回,鲍文卿为保护向知县拒绝权贵)。
关于结局的呼应
- "五十九岁善终,虽没有亲生儿子却有养子尽孝,莫逆之交向知府亲笔题写旌铭,出殡之日满城同行都来送葬"(第四回,鲍文卿去世时的盛况)。
人物评价
鲍文卿的言行体现了《儒林外史》对“士大夫风骨”的追求,他虽身处底层,却以道义和情义坚守原则,成为小说中道德楷模的典型。其形象与书中其他人物(如严监生、杜少卿)共同构成《儒林外史》批判现实主义笔法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