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文形容泪流不止的表达,综合搜索结果整理如下:
一、成语与固定搭配
泪如雨下 最常见的表达,形容眼泪像雨一样不停地流,如宋·陆游《闻虏乱有感》:“有时登高望鄠社,悲歌仰天泪如雨。”
- 近义词:
涕零(如《出师表》)、涕泗流(如《登岳阳楼》)
- 反义词:喜笑颜开
玉箸 古代雅称泪水,出自唐代高适《燕歌行》:“玉箸应啼别离后”,原指玉制筷子,后喻思妇泪水,后扩展为士兵思乡之泪
二、诗词中的经典案例
《荆轲刺秦王》: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悲壮之泪)
《柳敬亭传》: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感佩至流泪)
杜甫《登岳阳楼》:
“凭轩涕泗流。”(忧国忧民之泪)
《迢迢牵牛星》:
“终日成章,涕泣零如雨。”(相思之苦)
三、其他表达方式
流述往事:如《左忠毅公逸事》中“后常流述其事以语人”,虽未直接描写泪水,但通过“流述”暗示悲痛
直抒悲痛:如陆游诗句“悲歌仰天泪如雨”,直接表达极度悲痛
这些表达通过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展现了古人对情感波动的细腻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