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的主题,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多首经典作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这种反差。以下是相关诗句的整理与赏析:
一、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词人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收复失地的壮志,但结尾“可怜白发生”却将理想与衰老、死亡联系,凸显理想破灭的残酷性。
二、张俞《蚕妇》
名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赏析:通过蚕妇的视角,展现城市富贵与田间辛劳的对比,反映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与残酷现实之间的鸿沟。
三、李绅《悯农》
名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赏析:以夸张手法表现农业生产的矛盾,即便丰收之年,农民仍受饥饿困扰,揭示理想中的丰衣足食与现实的残酷对立。
四、白居易《卖炭翁》
名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赏析:通过卖炭翁的悲惨境遇,展现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困境,体现理想中的温饱与现实的严酷冲突。
五、王建《短歌行》
名句: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3万6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赏析:以人生短暂比喻理想易逝,暗示理想虽美好却难以持久,现实消磨着理想的光辉。
六、其他相关诗句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通过富贵与贫寒的极端对比,揭露社会现实的残酷性。
王安石《老人行》:老人低心逐年少,年少还为老人调。欲壑总难填。反映理想中的仁爱与现实中的欲望膨胀。
总结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意象,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有的侧重个体命运(如辛弃疾的壮志未酬、张俞的民生疾苦),有的则从社会层面揭示矛盾(如李绅的农业困境、杜甫的社会批判)。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经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