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轨的清廉如水,源自《隋书•赵轨传》中的记载,原文为:“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赵轨的清廉形象。
赵轨,字玄轨,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循吏,其父赵肃曾任东魏的廷尉卿。赵轨自幼好学,品行高洁,北周时期被蔡王引荐为记室,因守贫刻苦而声名远扬。隋高祖杨坚开皇年间,赵轨转任齐州别驾,以才能和清廉著称。他在齐州任上四年,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赵轨的清廉事迹广为流传,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对待百姓的态度。有一次,赵轨离开齐州赴京城任职,齐州的父老乡亲纷纷前来送别。一位长者双手捧着一碗清水,敬奉到赵轨面前,说道:“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碗清水为您饯行。”赵轨非常感激,接过水,一饮而尽,众人称颂不已。
赵轨的清廉品质不仅体现在他对待百姓的深厚感情上,更体现在他对待金钱和权力的态度上。他始终坚守清廉底线,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屈,真正做到了“清廉如水”。他的行为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也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