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是汉语标点符号中的一种,主要用于分隔并列词语或短语,其使用规则及例句如下:
一、基本用法
分隔并列词语或短语 用于单字、词语或短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短于逗号。例如: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连接并列句子成分
用于并列的谓语、补语之间。例如:
- 她既是一名歌手,又是一名演员,还是一名模特
- 我们经受了、参加了、观察了一次宏伟壮烈的大事
分隔并列数字
用于表示概数的数字之间,连续数字通常不用顿号(如“三、四组”)
- 但缩略形式需用顿号(如“二、三产业”)
插入语的连接
用于句子中的插入语,如:
- 朋友,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 这篇文章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云海
名词与解释的连接
用于名词与其解释性短语之间,例如:
- 中国的长城,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二、注意事项
顿号前后不加空格
例如:苹果、香蕉、橘子,均产于热带
并列内容需保持平行
例如:
- 书名号之间有括号时用顿号(如《红楼梦》)
- 引号内直接引语用逗号(如“今天天气真好”)
避免与逗号混用
- 同一层次并列用逗号(如“上海越剧、沪剧、淮剧”)
- 大并列主语用逗号(如“山川、河流、树木”)
特殊场景
- 表示概数的数字间不用顿号(如“十二三岁”)
- 连词“和”“与”前不用顿号(如“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三、易错示例
误用顿号: “桃树、杏树、梨树”作主语时用顿号正确,但强调单数主语时可用逗号(如“这棵桃树、那棵杏树”) 漏用顿号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并列时需用顿号
通过以上规则和示例,可有效掌握顿号的使用方法,提升标点符号的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