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励志文案 > 将进酒曹植痛饮的典故?

将进酒曹植痛饮的典故?

时间:2025-03-20 05:34:14

关于《将进酒》中曹植痛饮的典故,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典故出处与背景

曹植的遭遇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诗人,曾被封为陈王。他因才华横溢却遭兄长曹丕猜忌与陷害,长期郁郁不得志,最终在36岁(公元220年)去世。

相关诗句

《将进酒》中李白借用曹植的典故,具体表现为:“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名都篇》原句为“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二、典故的核心意义

借酒浇愁的象征

曹植因政治失意而借酒消愁,李白借此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李白在长安放还后创作此诗,既是对自身境遇的共鸣,也是对权贵当道的控诉。

悲壮与豪放的结合

诗句通过“斗酒十千”的夸张描写,既展现了曹植的放达与不羁,也隐含其悲剧性结局的悲怆感。李白的用词“恣欢谑”更强化了这种矛盾情感。

三、其他关联信息

历史原型:

曹植曾因“醉酒悖慢”被曹丕责罚,甚至险些丧命,但这一事件与《将进酒》的关联更多体现在李白的同情与自我慰藉上。

艺术手法:李白通过时空对照(陈王昔时与“大周王朝咸德年间”),强化了历史的沧桑感,使个人悲剧与时代背景形成呼应。

综上,曹植在《将进酒》中被借用的痛饮典故,既是对其个人遭遇的致敬,也是李白借古喻今、抒发自身情感的重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