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如此,便对吗?"这句话是鲁迅在其作品中提出的一个深刻问题,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思想价值。它最早出现在鲁迅的杂文《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同时也出现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这句话不仅是对传统和习惯的深刻反思,更是对人们思维定式的挑战。
鲁迅通过这句话质疑那些被长期奉为圭臬的传统和习惯,指出仅仅因为某件事情“从来如此”,并不能证明它就是正确的。这种质疑精神体现了鲁迅对传统观念的深刻反思,他试图唤醒人们对传统观念的重新审视。这句话挑战了人们习惯于接受既定事物的思维定式,体现了追求真理的精神。鲁迅不迷信既有观念和做法,以理性和怀疑精神探寻事物本质与真相,鼓励人们摆脱蒙昧,用独立思考判断是非对错,追求真正的真理和进步。
在当时社会,这句话如惊雷警醒民众,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促使人们挣脱旧制度、旧思想枷锁,为新文化运动等变革思潮提供了精神动力。其对后世也影响深远,成为人们挑战不合理传统、权威和旧习的精神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追求社会进步、思想解放而努力,在社会发展各阶段都有引导人们反思传统、突破陈规的作用。
因此, "从来如此,便对吗?"这句话并不意味着事情只要一直这样做就是正确的。相反,它提醒我们要对传统和习惯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以找到更加合理和公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