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被称为“阴月”,但同时也被称为“阳月”,这主要是基于 阴阳五行理论中的多种解释:
地支与天干的配合
农历七月对应的地支是申,申在十二地支中属阳。
同时,七月对应的天干是丙,丙在十天干中也是阳干。
因此,从干支配合的角度来看,农历七月既包含阳的成分也包含阴的成分,但总体上被认为是阳月。
阴阳平衡观念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农历七月虽然被称为“阴月”,但按照“物极必反”的观念,阴气最重的月份之后往往预示着阳气的逐渐增强。
这种阴阳平衡的观念使得农历七月虽然以阴气为主,但仍被视为阳月。
文化习俗与信仰
农历七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阴气最重,是鬼魂返乡的时期,因此被称为“鬼月”或“中元节”。
然而,在一些文化习俗和信仰中,农历七月也被视为吉祥月、欢喜月和感恩月,这种积极的称谓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阴阳平衡的追求和信仰。
综上所述,农历七月被称为“阴月”是因为它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月份,但同时也被称为“阳月”,这是基于地支与天干的配合、阴阳平衡观念以及文化习俗与信仰等多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