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外貌的诗句,综合历史记载与文学创作,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传统诗词中的形象描绘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虽未直接描写外貌,但通过“羽扇纶巾”的仪态与“丰神飘洒”的气质,隐含对其风度的赞颂。
杜牧《丹凤楼》
“诸葛丹青开二张,骨瘦如柴五十肠。”
以夸张手法描绘其清瘦面容,展现其坚韧品格。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诸葛凤双明早晚,父辈何须多自见。”
通过“凤眸”意象表现其洞察力与睿智。
二、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比喻
《三国演义》
多处描写如“羽扇纶巾,抚琴与城头之上”“身长八尺,面如冠玉”等,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蓝本。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通过“八阵图”的象征意义,间接体现其智谋与威严。
三、其他相关诗句
李白《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虽未直接描写诸葛亮,但开篇的壮阔意境为后人对蜀汉丞相的想象提供了空间。 岑参《五绝·武侯庙》
以简洁语言表达对诸葛亮永恒精神的敬仰。
注:
“身长八尺”为汉代度量标准,约合今2.44米,常与其他描述结合使用。- 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多源于史实与民间传说融合,需注意区分文学加工与历史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