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可欺之以方”是《孟子·万章上》中关于君子品德的论述,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解释
“方”指合乎情理、符合道德或逻辑的方法或逻辑。君子可以用这种方式欺骗他人,即通过正当手段达到目的,而非直接用错误或暴力。
引申含义
该句强调君子虽坚守原则,但面对合情合理的劝说或借口时,可能因缺乏防备而“被欺骗”。这种欺骗并非出于恶意,而是由于君子对道德逻辑的信任。
二、典故出处
典故出自《孟子·万章上》,讲述郑国子产命校人将活鱼放入池塘饲养,校人违反命令煮鱼,子产却以“鱼找到适合它的地方”为由接受。校人反问子产的智慧时,子产仍坚持己见,表明君子可被合理的道理所“欺骗”。
三、与“难罔以非其道”的关联
该句与下句“难罔以非其道”共同构成完整论述,强调君子难以被违背道义的欺骗所蒙蔽。例如,校人用“鱼本应被烹煮”这一合理解释欺骗子产,但若用“鱼突然死亡”等不合逻辑的理由则无法欺骗。
四、在《剑来》中的体现
在《剑来》中,齐静春对陈平安说“君子可欺之以方”,既是对陈平安善良的提醒,也暗含对其坚守原则的认可。齐静春作为儒家弟子,自身亦以“君子”自居,此言体现了儒家对道德逻辑与人性善的辩证理解。
综上,该句通过典故与哲学思考,揭示了君子在坚守原则与应对合理劝说之间的复杂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