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伤心文案 >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几种类型?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几种类型?

时间:2025-03-30 12:25:02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主要通过句法结构和标志词来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类型及举例说明: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介词“于”引进行动者

通过“于”字引出动作执行者,构成“谓语+于+施事者”结构。 - 例:《左传·成公二年》:“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被箭伤)

- 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王欺骗)

动词“见”或“被”表被动

- “见”:

单独使用表示被动,需结合“于”引出施事者,如“盆成括见杀”(被杀);

- “被”:直接引出施事者,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怀疑、被诽谤)。

动词“为”引进行动者

- 完整结构:

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被宋国嘲笑);

- 省略结构: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俘虏)。

二、无标志的被动句

通过动词本身含义判断被动,需结合语境分析。- 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被疾病缠绕);

例:《庄子·秋水》:“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大方之家嘲笑)。

三、特殊结构类型

“为……所……”式

最常见的被动句式,通过“为”引出施事者,“所”字连接谓语,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秦人嘲笑);

- 省略主动者时写作“为所……”,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受……于……”结构

用“受”字开头,明确表示被动,如“受制于人”(被控制)。

四、补充说明

被动句的标志词:

“于”:最典型的标志词,如“受命于文远”(被命令);

“见”/“被”: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如“被谤”(被诽谤);

“为”:引出主动者,如“为天下笑”(被天下嘲笑)。- 被动句的演变

汉代以后,“为……所……”式成为主流,兼具主动与被动表达功能,且可省略主动者。

通过以上类型及例句,可系统理解古代汉语被动句的构造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