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摘抄及点评
一、核心内容摘抄
黛玉焚稿断痴情 林黛玉在得知贾宝玉与薛宝钗婚事时,悲痛欲绝,将往日诗稿焚烧,断绝情思,最终病逝。她临终前嘱咐紫鹃“速死以完此债”,并感叹“情缘已断,再无眷恋”。
宝玉的痴傻与觉醒
宝玉在婚礼当天仍沉浸在黛玉的幻想中,误将宝钗认作黛玉,婚后旧病复发,陷入更深的疯狂。这一情节揭示了他对情感的执念与现实的冲突。
贾府的冷漠与权谋
贾母、王熙凤等长辈对黛玉的病痛漠不关心,忙于筹备宝玉婚事,体现了封建大家族的冷漠与权势至上的特点。
二、人物塑造亮点
黛玉的悲剧性: 她以柔弱之躯承载深厚情感,病逝前的决绝与对情缘的执着,成为《红楼梦》中最具感染力的形象之一。 宝玉的复杂性
紫鹃的忠诚与悲哀:在黛玉生命最后阶段陪伴左右,既忠诚又痛苦,凸显了丫鬟在封建礼教下的无奈与挣扎。
三、艺术特色
情节的悲剧性:通过黛玉之死推动故事发展,强化了《红楼梦》“以悲剧写人生”的主题。
心理描写的细腻度:如黛玉临终的清醒与绝望,宝玉的痴傻与觉醒,均通过心理活动展现人物复杂性。
环境烘托的象征性:如黛玉焚稿时的火光,既象征情感的毁灭,也隐喻封建礼教的残酷。
四、争议与反思
部分研究认为,黛玉的死亡方式(含泪而逝)与她“还泪”的前世传说呼应,但宝玉的续娶是否合理,仍存在争议。此回虽与前期脱节,却通过极端情节深化了主题,成为《红楼梦》悲剧性的重要体现。
以上摘抄及点评综合自高权威资料,旨在呈现第九十七回的核心内容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