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的别称丰富多样,综合多个来源整理如下:
一、常见别称
仲夏/中夏:
因处于夏季正中而得名;
午月:
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午”,夏至所在月份;
蒲月:
因五月初五插菖蒲驱邪习俗得名;
榴月:
源于榴花盛开,唐代诗人韩愈有“五月榴花照眼明”之句;
南火月/正阳月:
因南方炎热如火,或夏至后阳气最盛;
恶月/毒月:
部分文献记载此月不宜生育或有毒虫。
二、其他雅称
呜蜩月:因五月蝉鸣声声,故称;
蕤宾月:传说五月初五为仙女执掌的“五方神月”;
端月/端阳月:因初五端午节得名。
三、补充说明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农历五月的核心节点,部分别称如“端阳”“端月”即源于此;
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如东北地区称五月为“榴月”,而西南地区多用“南火月”。
以上别称从季节特征、植物象征、天文现象等多角度诠释了农历五月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