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中“三让徐州”的好词好句,综合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一、好词精选
仪表轩昂:
形容刘备的外貌气质出众,如陶谦初见刘备时的评价。
豁达言语:
体现刘备宽厚待人的性格,多次婉拒陶谦的厚待。
仁厚待民:
陶谦为保护徐州百姓,三次主动让步徐州牧职。
临危受命:
刘备在陶谦病重后,终领徐州,体现其责任担当。
二、经典好句摘录
初次推让
陶谦见刘备“仪表轩昂、言语豁达”,心生敬意,欲以徐州相赠,刘备再三推辞:“诸位欲陷我于不义耶!”
*注:此句展现刘备的谦逊与仁德,成为后世忠臣的典范。
第二次推让
曹操攻徐州时,陶谦病重,再次将印交付刘备,并以“大义”相劝:“如公必不肯受,可暂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何如?”众人劝留,刘备仍坚决不受,后以“刘使君若不领引郡,我等不能安生矣!”回应百姓
*注:此句通过对话形式,突出刘备的刚毅与民心所向。
第三次推让与接受
陶谦临终前第三次托孤,强调“以徐州百姓为重”,刘备终于接受:“公若不领,徐州必亡!”
*注:此句成为忠诚与使命感的经典表达。
历史背景补充
陶谦三次让步的背景是曹操父曹嵩被张护杀害,陶谦为避嫌主动请罪,体现其宽厚与政治智慧。
三、文化影响
“三让徐州”不仅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刘备仁德形象的重要情节,也被改编为京剧等艺术形式,成为言派老生的经典剧目。其核心精神——以民为本、礼贤下士,至今仍被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