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名言名句,综合多篇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经典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春秋《论语·学而》,强调在家庭中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兄长。
2.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春秋《论语·为政》,指出孝的真正内涵在于尊重而非仅仅是物质供养。
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春秋《论语·里仁》,主张父母健在时暂不远行,出行需有合理规划。
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春秋《论语·里仁》,提醒子女要时刻关注父母健康,既为喜事也需警惕危机。
二、孟子的孝道理论
1.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孟子,提出孝的三个层次:最高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保护父母免受侮辱,最低是物质赡养。
2.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强调子女需以父母意愿为行为准则。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将孝道推广至社会,主张普遍的爱。
三、其他经典名句
1.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以动物行为比喻人类孝道。
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用自然意象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3. "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对联集锦》,通过历史典故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四、现代延伸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比喻孝道对家族延续的至关重要性。
注:部分名言存在多版本表述差异,如"守身为大"出自《孟子》,强调道德修养是履行孝道的基础。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适用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