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价格相关套路
活动优惠虚高 4S店常以节日促销、厂家活动为名,实际优惠力度与平日无异,甚至通过营造紧迫感促使消费者接受更高价格。
贷款方案陷阱
虚报低首付比例(如全款优惠力度高于分期);
以“零利率”为诱饵,收取高额金融服务费、档案管理费等;
贷款合同隐藏违约金条款(如提前还款需支付高额费用)。
费用标注不清晰
必要附加项(如购置税、保险、精品等)未在签合同前明确,签后以“总价包含”为由收取额外费用。
二、服务附加套路
强制消费项目
空调杀菌: 成本15元的服务被包装成数百元套餐; 轮胎保养套餐
发动机清洗/底盘装甲:无实际需求却强制推荐,费用高达数千元。
隐性收费 GPS安装费虚高(如5800元套餐实际仅398元);
车身记录仪被强制购买,实际为电商平台同款;
延长质保期收取高额费用(如终身质保含“五年服务”实为两年)。
三、合同与维权陷阱
霸王条款
定金不可退还(如提车延迟需支付额外费用);
销售人员以“上级审批”为由拒绝合理要求;
违法延长质保期(如2年质保后强制续保)。
车况造假
通过调表、更换里程表等手段,使新车看起来车龄更短、里程更低。
四、其他常见套路
以旧充新: 用旧车抵扣新车价格,实际车况未告知消费者; 保险欺诈
避坑建议
提前比价:
关注二手车市场行情,避免被4S店定价操控;
合同审核:
仔细阅读条款,将口头承诺书面化;
独立决策:
贷款、保养等服务应多方比价后选择,避免依赖4S店推荐;
保留证据:
购车发票、合同、付款凭证等材料要妥善保存,维权时作为重要依据。
通过以上知识和技巧,车主可有效识别4S店套路,降低购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