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变化,将黄道360度划分为24等分,每15度为一个节气。具体排序如下:
立春(2月4/5日)
春季开始,万物复苏,气温回升,标志着农事活动启动。
雨水(2月18/19日)
气候转暖,冰雪融化,雨水增多,但冷空气仍较频繁。
惊蛰(3月5/6日)
冬眠生物苏醒,春雷乍响,象征生机勃发。
春分(3月20/21日)
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是春季中点。
清明(4月4/5日)
植物发芽,气候温和,传统扫墓祭祖活动。
谷雨(4月19/20日)
雨水滋润大地,谷物生长关键期,故称“雨生百谷”。
立夏(5月5/6日)
夏季开始,气温显著升高,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小满(5月20/21日)
雨量渐多,但未到暴雨程度,预示丰收在望。
芒种(6月5/6日)
麦类等作物成熟,需及时收割,故称“芒种”。
夏至(6月21/22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7月6/7日)
气温接近酷暑,但未到最热,民间称“小热”。
大暑(7月22/23日)
一年中最热时期,酷暑难耐。
立秋(8月7/8日)
夏季结束,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8月22/23日)
炎热天气缓解,暑气消退,预示天气转凉。
白露(9月7/8日)
赤露为霜,早晚温差增大,是秋季特征。
秋分(9月22/23日)
太阳再次直射赤道,昼夜等长,秋季中点。
寒露(10月8/9日)
气温下降,露水寒冷,预示深秋来临。
霜降(10月23/24日)
霜冻出现,农作物需防寒,标志秋季结束。
立冬(11月7/8日)
冬季开始,气温降低,万物收藏。
小雪(12月5/6日)
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预示寒冬将至。
大雪(12月7/8日)
大雪纷飞,覆盖大地,是冬季重要节气。
冬至(12月21/22日)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小寒(1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