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天下为公是谁说的?

天下为公是谁说的?

时间:2025-03-22 00:47:19

“天下为公”这一思想最早出自《礼记·礼运》,其原始表述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孔子提出的社会政治理想。

具体解析:

出处与原文

该句出自《礼记·礼运》中描述的“大同”社会,原文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团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见《礼记·礼运》篇)

核心思想

孔子主张天下是公众的,君主应为天下人服务,而非为一家私有。这种思想强调“选贤与能”的政治理念,主张通过道德教化实现社会和谐。

历史影响

- 古代思想基础:

为后世儒家思想奠定基础,影响孟子、荀子等思想家。

- 近现代发展:孙中山将其发展为“公心”理念,主张国家属于全体国民,反对专制统治。

其他相关说明:

《论语》与《礼记》的关系:虽然《论语》中多次提及“天下为公”,但该成语的完整表述和系统论述仍以《礼记》为主。

反差与升华:孔子的原意侧重道德教化,而孙中山则将其转化为政治纲领,强调民族独立与民主共和。

综上,“天下为公”是孔子提出的政治理想,后经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发展,最终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先驱的政治理念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