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简洁概括:
一、基本信息
生卒年:772年-842年
字号:字梦得,号庐山人(晚年)
籍贯:祖籍洛阳,彭城(今江苏徐州)
主要成就:参与永贞革新,诗歌创作成就显著
二、家庭与教育
出身书香门第,世代儒学传承
19岁游学长安,21岁中进士,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三、政治生涯
参与永贞革新,任太子宾客等职,因改革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后复任礼部尚书,会昌二年(842年)去世
四、文学成就
诗歌:风格独特,涵盖山水、怀古、社会批判等题材,代表作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竹枝》等
哲学:著有《天论》三篇,体现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影响: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对中唐及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五、人格特点
坚韧不屈,屡遭贬谪仍保持乐观态度
诗中常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如《浪淘沙》的哲理句
六、历史评价
被《新唐书》列为“八司马”之一,与柳宗元、陈谏等并称唐代中晚期文学家代表
白居易评价其诗“有神物护持”,推其为“诗豪”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权威资料,涵盖其生平、成就及文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