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三国演义第十至第二十回成语?

三国演义第十至第二十回成语?

时间:2025-04-01 11:49:56

一、核心成语及出处

先见之明

出处:李傕、郭汜被马超击败后,贾诩因预判其败而重用计策。

不共戴天

出处:曹操为父报仇,誓要洗荡徐州。

见利忘义

出处:陶谦被控杀害曹操父亲,曹操称陶谦“非好利忘义之辈”。

报仇雪恨

出处: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时竖旗写“报仇雪恨”。

飞沙走石

出处:两军对峙时突遇狂风沙石,双方混乱撤退。

死无葬身之地

出处:曹操用计让陶谦军队陷入绝境,称陶谦“死无葬身之地”。

绝处逢生

出处:吕布被围后绝境逢生,反败为胜。

目不斜视

出处:关羽评价张飞“目不斜视”,形容其品行端正。

先礼后兵

出处:曹操攻打袁绍时,先以礼安顿诸侯,后以兵征伐。

冢中枯骨

出处:曹操评价袁绍“冢中枯骨”,预示其失败结局。

二、其他相关成语

狐群狗党:

形容依附权贵、品行不端的集团,如郭汜、李傕的残暴势力。

生擒活捉:曹操活捉袁术之子袁熙、袁尚。

出其不意:曹操用奇袭战术击败袁绍。

落荒而走:吕布败退时的狼狈相。

卷土重来:曹操败退后重新组织军队反攻。

三、成语故事补充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体现求贤若渴的精神。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天气和曹操多疑性格,智取十万支箭。

一臂之力:关羽承诺助兄诛国贼,展现义气。

以上成语均源自经典战役或人物言行,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权谋智慧与人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