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说说文案 > 不迟于空想

不迟于空想

时间:2025-04-02 11:42:56

关于“不迟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出处和含义,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原句出处

该句出自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原文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二、核心含义

“不驰于空想”

强调要避免空想,即不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而需通过实际行动去实现目标。空想脱离实际,无法带来实际成果。

“不骛于虚声”

指不追求虚幻的名声或表面现象,而是注重实际效果和内在价值。虚声可能表现为浮夸的宣传或空洞的承诺,需通过务实努力赢得真实成果。

“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强调以追求真理为根本,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这种态度既包含对现实的理性分析,也包含对行动的坚定执行。

三、时代背景与意义

历史价值:

该句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相呼应,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及社会各领域的行动纲领,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现实意义:在个人成长、社会治理及国家发展中,仍需坚持这一原则,避免形式主义,以实干推动进步。

四、相关表述差异

部分资料将“不迟于空想”误写为“不驰于空想”,这属于笔误。正确表述应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二者共同构成李大钊名言的完整表达。

综上,该句倡导的是一种务实进取的精神,既要有远大理想,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