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第二章中有许多描写和语句,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祥子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以下是一些好段的赏析:
拉车是个活命的路子,也是他唯一的选择,他觉得自己还能拉下去,就得尽力去拉。
这句话展示了祥子面对生存压力的务实态度。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依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谋生。这种“拉下去”的信念体现了祥子作为底层劳动者的坚韧与不屈,但也暗示了他难以摆脱命运束缚的悲哀。老舍通过朴素直白的语言,将小人物的辛酸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攥着手里的钱,那是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也是他的全部希望。
这句描写了祥子对钱财的珍视。对他来说,钱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更是精神上的支撑——它代表着独立、梦想和未来的保障。老舍通过对祥子细微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他的节俭与谨慎,也为后来丢失积蓄时的痛苦埋下伏笔,突显出社会对个人努力的无情摧残。
骆驼是他的伙伴,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觉得它们比人更可靠。
这段文字赋予了祥子和骆驼之间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在与社会中不公和压迫对抗的过程中,祥子反而从动物身上找到了安慰与支持。这种对动物的依赖,象征着他对人与人关系的失望,也折射出社会底层人际关系的冷漠无情。
烈日下的大街像一条冒烟的火龙,吞噬着每一个人。
老舍用比喻的手法将大街比作“火龙”,生动描绘了北京城的炎热和劳动者的艰难处境。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实,更象征了社会环境对底层劳动者的压迫和吞噬。
四外什么也看不见,就好像全世界的黑暗都在等着他似的,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身后跟着那不声不响的骆驼。
从“由黑暗中迈步,再走入黑暗中”中可以看出他在走,在挣扎,在对黑暗的进行反抗;但是由于意志是盲目的,所有挣扎注定是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回归于“无”,也就是“再走入黑暗中”。
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一方面可以从音律节奏上赏析,另一方面它将没有情感的雨跟世界联系起来,突出了社会的黑暗和祥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写出祥子的希望与开心,最后一句是过渡句,这一段为下文祥子的车被抢做铺垫。
这些好段不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祥子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还通过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背景。通过这些段落,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祥子的命运和他所面临的种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