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是一个典型的历史典故,其含义和具体情景可结合历史记载和成语内涵进行如下解析:
一、成语含义
本义: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
引申义: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或指事物最终回归其应有的归属。
二、具体情景表现
和氏璧的来历 赵国得到和氏璧后,秦昭王以十五座城池为代价要求交换。赵王担心秦国无信,蔺相如主动请缨,承诺若秦国不兑现承诺,他将携璧归赵。
蔺相如的智斗
- 蔺相如抵达秦国后,发现秦王并无诚意,便谎称和氏璧有瑕疵,诱使秦王交出玉璧。
- 秦王传玉璧给群臣观赏,蔺相如趁机提出“秦王若不献城,臣请完璧归赵”的条件,迫使秦王陷入逻辑困境。
完璧归赵的结果
秦王见无法满足蔺相如的条件,只好接受和氏璧,但要求赵国割让领土。蔺相如以“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为由,成功保全了赵国利益,使和氏璧完好回归赵国。
三、文化内涵
诚信与智慧: 蔺相如通过机智应对,既维护了赵国利益,又保全了个人尊严。 国家利益至上
成语演变:原指具体事件,后泛指任何物品或人的归还原主。
通过蔺相如的策略与勇气,完璧归赵不仅成为赵国的传奇故事,更成为中华文化中象征诚信与智慧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