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的停顿主要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
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
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
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学习语法有助于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感情停顿
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
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逻辑停顿
逻辑停顿是指在朗诵过程中,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强调某一观点或概念,突出某一事物或现象,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做适当的停顿。
逻辑停顿虽然随着所强调的和突出的内容不同,停顿的地方有所不同,但它仍然要受语法停顿的制约,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
换气停顿
换气停顿是由于人的正常呼吸大约是4—5秒钟一次,在表达过程中必然要有停顿,这种停顿即换气停顿。
特别是有些长句,中间没有也不应有标点符号,而一口气却无法说完,必须酌情进行换气停顿。
其他因素
有些句子如果在不同的地方停顿,意义不同,甚至会完全相反。例如:“他望着我笑了起来”,若在“我”后面停顿,是指他笑了起来;若在“望着”后面停顿,是指我笑了起来。
综上所述,句子的停顿需要综合考虑标点符号、语法结构、感情表达、逻辑强调以及换气需求等因素,以确保读物的流畅性和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