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出自《论语·雍也篇》,是孔子的一句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
质胜文则野: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质)超过了外在的文饰(文),就会显得粗野。这里的“野”指的是粗俗、鄙陋,缺乏教养和礼仪。
文胜质则史:
如果一个人的外在文饰超过了内在质朴,就会显得虚浮。这里的“史”原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因此“史”在这里有虚浮、虚伪之意。
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质朴与文饰的平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当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品质的要求,即不过度也不不足。
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在保持内在质朴的基础上,适当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外在表现,以达到文质彬彬的境界,成为一个既有内在修养又有外在礼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