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至三十的月相变化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具体形态如下:
一、新月(初一)
特征:月亮完全被太阳照射,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月面黑暗,不可见。
时间:农历初一日(朔日)。
二、峨眉月(初三/初四)
特征:月球与太阳黄经差约45°,月面朝西,太阳落山时出现在西边45°天空,黄昏后不久消失。
时间:农历初三、初四。
三、上弦月(初七/初八)
特征:月面朝西,太阳落山时位于正午位置,午夜12点左右从西边地平线消失。
时间:农历初七、初八。
四、满月(初十五/十六)
特征:月面完全被太阳照射,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整夜可见,晨昏时分从东方升起,午夜时分位于正南天空。
时间:农历初十五、十六。
五、下弦月(初二十二/二十三)
特征:月面朝东,太阳落山时出现在东边45°天空,午夜12点左右从东边地平线升起,次日清晨在东方落下。
时间:农历初二十二、二十三。
六、残月(廿七/廿八)
特征:月面仅呈细弯,接近新月但稍显明亮,清晨或傍晚可见。
补充说明
月相周期:约29.5天,每月循环一次。
月相原理:由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变化引起,地球公转同时自转导致不同阶段可见。
以上描述综合了月相变化规律及观测特点,可通过日历或天文应用工具进一步验证具体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