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面上那一簇簇、一片片的残荷争先恐后地挺直了腰杆,倔强而又顽强的刺破冰面,宛如一座座雕像,在寒风萧瑟中屹立着,像坚守岗位的哨兵,不管风吹浪打、酷暑严寒,他都在那里;那枯焦了的枝叶,或弯或折,或曲或拧,不屈不挠,拼的残身留亮节……
残荷枯莲,却傲然挺立于寒水之中,茎骨嶙峋,不屈不挠,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那一片片残荷、几枝枯莲,如同久经沙场的国家卫士,虽伤痕累累,却依旧以铮铮傲骨坚守着最后的阵地。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的这句诗,赋予了残荷一种别样的凄美。自古以来,荷花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备受人们喜爱,而当它繁华落尽,留下的残荷却往往被人遗忘。然而,在我眼中,残荷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值得赞美。 残荷之美,美在它的坚韧。曾经亭亭玉立的荷叶,如今已变得枯黄残破,但它们依然坚守在池塘中,任凭风雨吹打,不离不弃。
冬日残荷!它顽强坚守着一份生命的美丽!那怕只剩残叶枯茎。诉说着一种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冬日残荷 残荷之美 顽强的生命力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赠刘景文》荷叶凋零,伞盖不再,却见菊花傲立,霜枝挺拔。夏去秋来,自然界的更迭中,残荷与傲菊,一衰一盛,讲述着生命不屈的故事,那枯黄的荷叶下,藏着的是对季节变换的淡然与从容。
它用自己的坚韧,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即使已经凋零,即使已经干枯,但它依然在为下一个春天的到来积蓄着力量。 荷叶的“残”,是一种坚韧的美,是一种沉淀的美,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美,它激励人们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期待着来年繁花似锦的春天。
残荷摇曳在秋风中,叶片枯黄,枝干弯曲,却依旧倔强地挺立在水面。它们曾娇艳盛开,如今虽已凋零,却展现出另一种韵味。残荷之美,是岁月的沉淀,是生命的顽强,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生命的无尽魅力。
曾经很多次观赏过亭亭玉立、清雅脱俗的荷花,却从没留意过繁华谢尽、凋零落寞的残荷。偶然散步间,却被一池萧瑟的景象惊艳啦…… 满池的荷花已经不复存在,微微卷曲着泛黄的荷叶,垂落的荷茎,依然顽强的在湖面坚守着。虽说还没进入隆冬,但寒风习习,湖边已经没有几片叶子的垂柳在风中瑟瑟摇曳。
可当繁华落尽,残荷登场,它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截然不同却更具震撼力的美——向死而生的美。 当秋风渐起,凉意悄然侵袭,曾经满池摇曳生姿的荷花,开始褪去艳丽的色彩。花瓣一片片凋零,零落成泥,荷叶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翠绿与舒展,变得枯黄、残破。曾经紧密相连的荷叶,如今有的耷拉在水面,有的弯折着身躯,像是在岁月的重压下不堪重负。
这些句子通过描绘残荷在逆境中的坚韧与顽强,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