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以下是关于他的综合介绍:
一、基本信息
出生与早年:出生于徐州,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后随朱氏改名朱说。
科举与仕途:1015年中进士,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逝世与追赠:1052年病逝于颍州,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
二、主要成就
政治改革
庆历三年(1043年)发起“庆历新政”,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但因保守势力反对而失败。
元昊叛乱期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推行“屯田久守”政策,稳定边疆。
文学贡献
以《岳阳楼记》《苏幕遮·怀旧》等作品闻名,开创了北宋婉约词的新风。
《范文正公集》是传世文集,包含《岳阳楼记》《四字诗》等经典篇章。
思想影响
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影响后世文人士大夫。
三、历史评价
被欧阳修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政治改革虽未完全成功,但为宋代文治奠定基础。
其人格魅力与改革精神,成为后世廉政文化的象征。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事迹或作品,可参考《四部丛刊》影明本或权威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