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来历可概括为以下要点:
一、时间与名称
农历八月十五:
因处于秋季中间(仲秋)且为八月十五日,故称“中秋”“仲秋节”等。
别称:
团圆节、八月节、月夕、秋节等。
二、核心文化内涵
团圆象征:
圆月代表天人合一,寄托人们对家庭团聚的向往,故称“团圆节”。
丰收感恩:
部分传说与秋报(祭土地神)相关,表达对自然馈赠的感激。
三、历史演变
早期雏形:
两汉时期已有秋夕月祭,唐代盛行赏月活动并定型为节日。
普及与兴盛:
宋朝开始与元旦齐名,明清时成为主要节日。
四、神话传说补充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后,嫦娥为护仙药奔月,形成祭月习俗。
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月宫传说,吴刚永世伐桂,玉兔捣药。
中秋兼具自然崇拜与人文情感,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精神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