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孩子的词语丰富多样,既有表现外貌特征的,也有体现性格气质的。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整理:
一、外貌特征类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常与“天真烂漫”连用。
天真烂漫:
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如龚开《高马小儿图》中“楚楚衣裳无不宜”的意境。
虎头虎脑:
特指儿童壮健憨厚的样子,多用于男孩。
楚楚可怜:
原指幼松,后形容女孩娇弱、惹人怜爱。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与洁白的牙齿,常用于形容孩童。
二、性格气质类
天真无邪:
指儿童纯洁善良,无邪念。
聪明伶俐:
形容头脑机灵、活泼乖巧。
出类拔群:
比喻才能卓越,超出常人。
古灵精怪:
兼具聪明与调皮,常用于描写活泼儿童。
三、年龄阶段类
垂髫:
古时未束发的儿童,约指7-12岁。
总角:
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男女通用。
黄口:
特指幼儿(10岁以下)。
孩提:
2-3岁幼童。
四、其他雅称
赤子:
出自《道德经》,比喻婴儿的纯净。
襁褓:
特指1岁以下幼童。
豆蔻年华:
特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
女子十五岁成年礼,亦称少女年华。
这些词语通过不同维度展现了古代对儿童形象的细腻描绘,既有具象特征如“虎头虎脑”,也有抽象气质如“冰雪聪明”,共同构成古代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儿童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