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不摧”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jiān rèn bù cuī,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的品质。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本义:
形容物体坚固而柔韧,不易折断;
引申义:
比喻人的性格刚强不屈,具有顽强的毅力和抗压能力。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这句话强调了成就伟业不仅需要卓越的才能,更需坚定的意志品质。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坚毅不拔、刚毅顽强;
反义词:脆弱、松脆、动摇、屈服。
四、用法示例
描写自然景观:
这座山峰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真可谓坚韧不摧;
形容人物品质:
在困境中他始终坚守信念,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综上,“坚韧不摧”通过比喻手法,将物体的物理特性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比,成为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顽强斗志的常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