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人间耳尽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句,而是对明代王守仁《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不信人间耳尽聋”的断句误传。以下是详细说明:
原文与背景
王守仁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为:
```
四十余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
不知日已过亭午,起向高楼撞晓钟。
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正懵懵。
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尽聋。
```
该诗通过“撞晓钟”的动作,表达对世事觉醒的渴望,常被引申为振聋发聩的呐喊。
误传来源
断句错误:
网络流传的“撞晓钟”被误断为“撞晚钟”,并改编为“誓向高楼撞晚钟”,形成独立诗句;
诗意曲解:
部分译文将“纵令日暮醒犹得”改为“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尽聋”,虽保留了原句节奏,但“耳尽聋”并非原诗内容。
正确译文
```
四十余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
不知日已过亭午,起向高楼撞晓钟。
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正懵懵。
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未聋。
```
后续影响
该诗因“撞晓钟”的意象广为传播,常被用于比喻唤醒世人的力量,但“不信人间耳尽聋”这一表述属于网络误传,需结合原诗背景理解其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