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人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zhèng tōng rén hé,意思是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它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写道:“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具体来说,“政通”指的是国家政策、法令等能够全面贯彻落实,政治事务运转顺畅有效;“人和”则是指人人各得其宜、上下一心、团结融洽。这两个方面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一个良好的治理状态。与“国泰民安”相近,但“政通人和”更加强调“人”的因素,并凸显“政通”与“人和”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历史文献和实际应用中,“政通人和”常被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理想治理状态。例如,在清代鲍廷博的《青本刻纪事》中,就有“及擢守严陵,政通人和,始从事于梨枣”的句子,表明在官员清正廉明、依法办事的情况下,国家能够实现政治清明、人民安乐的局面。
总的来说,“政通人和”是一个褒义词,常用于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的理想状态,强调政治清明和人心所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