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兴叹”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析 - “望洋”指抬头仰望大海的动作,象征对伟大事物的仰视;
- “兴叹”指因感慨而发出的叹息,表达无奈或懊悔的情绪。
引申含义
- 现多比喻因能力不足或条件受限,面对宏大事物时产生的无可奈何之感。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庄子·秋水》,原文为:“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也。”’”讲述的是河伯因黄河水量上涨而自满,后见北海若的浩瀚才意识到自身渺小,从而发出感叹。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无可奈何、爱莫能助、无能为力、仰天长叹; 反义词
四、结构与用法
结构:连动式成语,先“望洋”后“兴叹”;
用法:可作谓语、宾语或定语,含中性或贬义。
五、常见搭配
例句:面对巍峨高山,他不禁望洋兴叹;
例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让人望洋兴叹。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望洋兴叹”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在现代汉语中广泛用于表达对自身局限的认知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