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唯美文案 > 阴奉阳违是什么意思?

阴奉阳违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5-04-04 07:19:38

阴奉阳违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表面遵从、顺从,暗地里却违背或反对的行为或态度。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概念

- “阴”:

指表面、暗中或消极的行为/态度,常与“阳”相对。

- “阳”:指公开、积极或正面表现,象征光明与理性。

- “奉”:遵从、顺从。

- “违”:违背、反对。

行为特征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以下情况:

- 虚伪客套,如官员在皇帝面前阿谀奉承,背后却阳奉阴违;

- 自相矛盾,如言行不一,表面一套做一套。

二、出处与背景

文献依据:

最早见于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原文为“嗣后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阳奉阴违,定行参办不贷”,指表面遵从命令,暗中违反规定。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口是心非、言不由衷、打马虎眼。

反义词:诚心诚意、表里如一、赤胆忠心。

四、用法与示例

句式功能: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如“他阳奉阴违的态度被大家看穿了”。

典型例句

1. 小李是个阳奉阴违的小人,表面对领导毕恭毕敬,实际却总找机会使绊;

2. 这位官员阳奉阴违,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五、常见误区

部分资料误将“阳奉阴违”与“阴奉阳违”混淆,实际二者是反义词:

“阳奉阴违”:表面尊奉,暗中贬损(如“他阳奉阴违,终被揭露”);

“阴奉阳违”:表面贬损,暗中奉承(如“他阴奉阳违,权术高明”)。

综上,阴奉阳违强调表里不一的虚伪行为,常用于揭露道德败坏或政治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