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屈原《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曹操《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岳飞《满江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汉乐府《长歌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孟郊《登科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郑思肖《画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重来谈自慰。”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未成事而自弃,功到自然成。自食其力,方能扶摇直上。”
韩愈《送孔巢父归吴中早逝》:
“须用心力自拔身,犹如扶桑日中春。”
这些古诗词都表达了自强不息、努力自重的主题,激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超越。